测试测试
东门外的记忆 东门外,是老家土圩子外的一片热闹集市。土圩子在解放前曾是村子的防御工事,用来抵御土匪的侵扰。村子周围筑有高高的圩墙,东西南北各设一门,形成一个封闭的村落。虽然生于70年代的我没有亲眼见过东门,但它在我心中却有着特殊的意义。东门外每天都有“夜猫子集”,特别是冬季,天还没亮,那里就人来人往,熙熙攘攘,有买的有卖的,充满了烟火气,等到太阳升起后慢慢人们就逐渐散去了。记得有一次,5岁的妹妹在家里的14寸黑白电视机上看到集市的画面,兴奋地指着屏幕大喊:“东门外!”那一刻,“东门外”在她眼里就是集市的代名词。 冬日的赶集时光 每到冬季,父亲从外地施工回来,总会带我去东门外赶集。那时的冬天格外冷,积雪厚厚的,踩上去发出“咯吱咯吱”的声响。我们踏着雪,沿着村道慢慢走向集市。路上遇到同村的乡亲,大家互相打招呼,寒暄几句,话题总离不开今年的收成和猪肉的价格。父亲一边走一边和熟人聊着天,我则跟在他身后,心里满是对集市的期待。 粥棚里的温暖 集市的最西头有个粥棚,那是赶集人最爱去的地方。粥棚里总是坐满了人,热气腾腾的豆汁和刚出锅的油条散发着诱人的香气。父亲会给我买一碗豆汁,再配上几根油条,那滋味真是美极了。他还会特意给我点一盘热豆腐,淋上辣椒酱,那是我最爱的美味。小时候的我虽然瘦小,饭量也不大,但这热豆腐我能吃下半斤。粥棚里坐满了从各地回乡过年的农民工,大家围坐在一起,聊着天南海北的奇闻异事,笑声和谈话声交织在一起,气氛格外热闹。 买猪肉的趣事 吃完粥,父亲会带我去买猪肉。那时候,村里人都喜欢买肥肉,尤其是膘厚的猪肉,大家都觉得那样的肉才有油水,吃起来香。集市上的肉摊前总是围满了人,你一言我一语,争相让屠夫割肉。父亲知道我喜欢吃瘦肉,总是耐心地在后面等着。快轮到我们时,父亲会踮起脚,朝屠夫举手示意:“排骨我要了!”屠夫会笑着夸父亲:“还是你会吃!”但旁边有人会摇摇头,嘀咕道:“这有什么吃头,没油水。”父亲听了也不在意,只是笑着接过排骨,递给我一个满足的眼神。 东门外的烟火气 东门外的集市,不仅是一个买卖的地方,更是村里人交流感情、分享生活的场所。那里有热气腾腾的食物,有熟悉的乡音,有父亲温暖的笑容,也有我对童年最美好的回忆。如今,土圩子早已消失,东门也不复存在,但那些关于东门外的记忆,却始终鲜活地留在我的心里。每当想起那些冬日里的赶集时光,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,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热闹的集市,闻到了豆汁的香气,听到了乡亲们的谈笑声。东门外,不仅是一个地名,更是一段温暖的岁月,一份难以忘怀的乡愁。